這就是兩聯盟間的巨大差距
民明運動科學特搜班 總協調
在過去兩聯盟分立其間,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強力宣傳著中華聯盟競技水準遠高於台灣大聯盟(那魯灣)的訊息,許多球迷在當時也這樣地深信著。
但根據民明成員當時的觀察,一致的結論是兩聯盟的水準其實並沒有什麼差異。真要說的話就是守備上面有著一些經驗的差別,但在投球與打擊上,則沒有明顯的差距,這種說法也得到在現場觀戰的美國球探的支持。
事實上,就常理來判斷,同樣的棒球環境與文化下養出的教練和球員,自然對棒球有同樣的認識與成長經驗。如果說這批人因為分屬兩聯盟,就會產生巨大的實力差距,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教練當然是盡自己的能力訓練球隊的戰力,球員當然是盡自己的能力提升本身的技術,但這一切的努力都有著一個共同而無法突破的限界,那就是整個台灣球界對棒球的理解,以及所擁有的觀念與訓練方式。若說某個聯盟的人持有另一聯盟的人完全不知道的秘奧義可以明顯增加戰力,當然是無稽之談。何況在兩聯盟間轉換舞台的,不論是教練還是球員都不算少。
當然在那魯灣最後兩年,以趙士強為首的高層倒行逆施,讓業餘好手不敢加盟,又故意雇用廉價洋將,此時那魯灣與中華聯盟之間的確出現了一些差距,這點民明不打算否認。但是之前的 1997~2000 這四年,兩聯盟水準是否真的如民明與美國球探先前的觀察一般差距無幾呢?所謂謊話說一千次也會變成真的,在鋪天蓋地的統一口徑宣傳攻勢影響下,就算到了 2005 年的今天,民明也還有點沒把握。
好在打過兩聯盟的球員比想像中多出許多,有相當大的樣本可以研究,如果兩聯盟水準差距甚大,那同一批人在兩聯盟的表現應該會有相當的差距。民明取所有打過兩聯盟的球員的生涯紀錄,取職棒開始步上軌道的 1993~2002 年的部分做比較,得到超過 4000 局以及 20000 個打數的龐大樣本空間。
|
局數 |
被安打 |
保送 |
奪三振 |
自責分率 |
中華聯盟 |
4413.1 |
4302 |
1336 |
2722 |
3.31 |
台灣大聯盟 |
5314.2 |
5420 |
1636 |
3531 |
3.49 |
同一批投手面對兩聯盟的打者,顯然在壓制力上並沒有什麼差異。
|
打數 |
安打 |
全壘打 |
打擊率 |
OPS |
中華聯盟 |
31219 |
8750 |
659 |
0.280 |
0.751 |
台灣大聯盟 |
19366 |
5505 |
350 |
0.284 |
0.742 |
野手的部分在樣本數上面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是因為同一批野手在台灣大聯盟的生涯較短的緣故,如果將野手的樣本數修正到兩邊差不多的程度,也就是每名選手僅取接近的年份來做比較又會如何呢?結果完全沒有改變。
|
打數 |
安打 |
全壘打 |
打擊率 |
OPS |
中華聯盟 |
17908 |
5058 |
401 |
0.282 |
0.759 |
台灣大聯盟 |
16651 |
4715 |
321 |
0.283 |
0.743 |
如果也考慮到中華職棒部分的樣本有不少還涵蓋到 1993~1996 所謂的職棒全盛期,那這些數字當然是會讓不少人感到很意外的。
在兩聯盟都打過球的選手,有的轉換聯盟後成績變好,有的成績變差,還有許多成績沒有明顯改變,加總起來除去個案因素之後,結果比民明以前預料的還要接近,兩聯盟差距幾乎都在可以忽略的誤差範圍內,甚至可以說只是紀錄組主觀認定的誤差範圍之內。跟同一批選手在台灣職棒與南韓和日本職棒的紀錄有著巨大的鴻溝相比,台灣兩聯盟的水準差距幾乎可以說是不存在。
至於當時的媒體報導,就算都採取公正立場而沒有偏見,但以台灣棒球記者的素養,他們對於競技水準作出的判斷能不能信,自然就不用民明多說。而中華職棒當時堅拒與那魯灣進行總冠軍賽,究竟真的是單純不願意為那魯灣造勢,還是自己也知道打出來的結果根本無法預料,那就不得而知了。
民明是認為這應該只是中華職棒歪打正著,因為當時宣稱兩聯盟差距巨大的教練甚至球員也不少。當然這些人也可能是故意對外界說謊,但台灣球界人士對競技水準的判斷能力顯然也是有問題的,因此民明不認為中華職棒真的能從這些人口中得到正確的情報作為戰略依據,何況如果他們真的看得清楚,其實在2001和2002這兩年都可以順勢同意交手而趁機修理那魯灣。
看到這結果,民明深深為自己先前居然懷疑過自己的眼睛,甚至懷疑過美國球探的眼睛而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