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七大不思議其之二 球員永遠練習不夠
民明運動科學特搜班 總長
台灣教練輸了球都怪球員,這一點並不算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不過這些教練怪球員的時候,常常是指責球員練習量不夠,所以才會技術不好。台灣球員永遠練習量不足,這種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民明不能不說這實在是台灣棒球的一大不思議。
稍微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會注意到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練習不都是教練安排的嗎?怎麼教練會指責起球員練習量不夠?不夠就多排一點不就是了?事實上,就是因為有這種不可解的謎團,所以才是不思議啊!
先從職棒講起,如果說到練習量不夠,拿出日本職棒來做參照是一定要的。台灣職棒與日本職棒的交流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不少球隊都曾經送球員或教練去參加日本的春訓或冬訓。這些球員回來之後表現有沒有變好是一大疑問,通常似乎是沒什麼進步,被操到受傷的倒是有聽說。但是當他們提到在日本的日子,就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訓練量比台灣重了好幾倍」。
日本職棒訓練量大這一點應該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真正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十幾年前的球員和教練這樣說,到了今天球員和教練從日本回來還是在說一樣的話,而這些教練中不乏十幾年前去受訓的球員。如果他們根本就不覺得日本那樣的訓練量有什麼意義,那當然就無所謂,可是照他們罵球員的時候老是拿日本做例子來看,顯然他們認為要像日本那樣的訓練量才是夠的。既然如此,那就比照日本來練習不就可以了?對照日前徐生明覺得跑步穿長袖不冰敷就可以讓投手不受傷,可是又不拿自己的球隊來實行,民明不禁覺得台灣教練的想法對一般人來說為何如此難以理解?
當然民明也聽過一種講法就是台灣球團人力與設備不足,所以訓練時比較難讓各項項目快速輪替,也因此就可能會有球員在練習時段中遇到空檔,完成了一項練習之後就被晾在旁邊空等。不過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似乎不能說是球員的責任,罵球員不知道是在罵好玩的還是怎樣。何況日本被拿來做例子的時候,被提到的並不只是技術訓練,連體能訓練的份量似乎都被形容為好幾倍。民明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羨慕日本訓練量很重這種事情,可以這樣被反覆訴說個十年。
當然民明可以理解如果單純作為一個藉口的話,是不需要什麼理由的,畢竟不少球迷都已經看見某支職棒球隊季初還被說是人人爭先恐後偷練,深怕自己練習不夠,展現絕佳企圖心,令教練欣慰萬分,但是當戰績不好的時候,這些球員在教練嘴裡又都瞬間搖身一變成了擺爛不練習的懶蟲。民明也為這些教練慶幸,如果他們去參觀的是並沒有那種恐怖地獄訓練量的美國職棒,恐怕就得傷腦筋另找藉口了。至於從技能學習的理論看來,過度訓練會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而降低訓練成效這一點,不用說這些打從心底相信把球員禁假特訓會有用的教練們當然是不可能理解。
如果把目光轉往學生棒球,就更令人覺得無法理解了。台灣的學生棒球教練竟然好意思責罵球員訓練量不夠,如果不說這些教練都是崔仁鑑拳法的傳人似乎很難找到其他解釋。棒球是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熟練的運動這沒有錯,能打到菁英等級的棒球選手大多從小學就已經接觸棒球這也沒有錯,但是選手成長過程中要練習多少才能為未來的實力打好基礎呢?
眾所皆知,當美國和日本的孩子打社區少棒時,台灣已經有不少孩子加入了合宿制的少棒隊進行全天候的練習,進而創下了制霸世界少棒舞台的史蹟。美日的社區少棒隊通常都在週末進行練習或比賽,平日孩子放學後當然也可以找隊友私下練習,不過至少在美國這是不被鼓勵的,至於侵犯到上學的時間這種事情更是無法想像。但是台灣的孩子,儘管現在情況可能有些改善,但究竟一個月能放幾天假不用練習,甚至他們到底有沒有好好把小學課程上完,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在青棒階段,不論美日,基本上都是採取每天課後練習三小時左右的方式,週末則有時候會進行比賽。有些日本高中也採取合宿制,不過佔用上課時間這種事情還是不能發生的。反過來說,台灣的青棒隊幾乎都採取合宿制,這些可能從小就離家的孩子過著近似軍事管理的生活,而練習則佔據了一天中大多數的時間。有些球隊採取清晨練習,上午上課,下午開始練球到晚上的作法,也有些球隊將整個白天都拿來練習,晚上則安排上課。而這些安排是不是真的照表執行,沒有挪用上課時間去練習,又是一個問號。另外,美國高中球員的三小時練球也是被限制在球季中而已,非球季時間是不可以這樣練的。日本的情況民明雖然不是很清楚,但可想而知的是秋天有高中聯賽,冬天有菁英賽,夏天又有選拔賽的台灣青棒球員,就算不是全年無休也差不了多少了。可笑的是萬一打國際賽輸給了日本,這些教練一定會誇讚日本學生球員訓練紮實所以基本動作好,回過頭來指責自己的球員練習不夠,要再多練。
到了大學階段,據說輔仁大學從下午三點半練到天黑,大概跟美日的高中差不多,結果就被好不容易從三級棒球修業地獄中掙扎出來的球員形容為快樂天堂。或許這個層級的教練素養比較好,似乎很少聽見責罵球員練習不夠的事情。儘管外界還是有人認為輔大有一段時間出去比賽就被修理是因為練習太少,而球員上了大學練習減少就整個放鬆掉,以致於球技無法進步的抱怨也不時可聞。不論如何,這些從小學開始可能就沒有正常上課的球員,要他們跟上正規大學課程是強人所難。雖然號稱大學生,但卻有人報紙看不懂的或名字不會寫。大部分的學校對這些球員的課業要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點名有到就會過。有些學校起初不採取這種特殊待遇,結果就發生球員年年被二一又年年重新考進來當新生的情況,逼得學校不得不成立夜間部專門收容這些球員。
這些球員,可以說把一輩子的黃金時間都花在棒球的練習上,其他一切都犧牲掉。但最後他們得到了什麼?教練指責他們練習不夠!
這若不是要這些球員天天過國軍測考三天三夜演習的生活,就是在抱怨政府並沒有出錢把他們送去火星移地訓練。畢竟雖然自轉週期跟地球差不多,但是公轉週期687天的火星,一定可以讓這些教練多榨出一倍的時間來訓練。
被罵也就算了,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假如付出這樣多的時間得到的是超人的球技,那也不能完全說是不值得。但是事實是什麼呢?台灣的青棒國家隊,最多就是跟日本課餘練球養出來的國家隊打個不相上下,遇到美國那些一天只練三個多小時的孩子,則只有吃屎的份,就連曹錦輝那一屆的黃金陣容也不例外。這就像是冥凰島十六士之一的劉菘胠苦練頭錘鐘碎數十年,練到頭都變形了,還是撞不過江田島平八一樣。
台灣的大學菁英,遇上了日本大學代表,也就是打個不相上下,守備甚至還輸上一大截。遇上美國大學隊,不用說又是只有吃屎的份,除了投手不會輸太多,跑打守實力全都是壓倒性的差距。而美國大學球員在 NCAA 的嚴格規定下,包含體能和技術訓練,球季中一天練習不得超過四小時,一週練習不得超過 20 小時,而球季外更是一週不得練習超過八小時。球季中的份量除一除也就是跟輔大差不多,沒有人說他們在過快樂天堂的生活,也沒有人抱怨這種份量讓球員技術無法進步。相反地,這些大學球員一直是美國職棒選秀的焦點,甚至有人認為高中畢業生直接打職棒三年的成長不一定會比打大學棒球三年要好。
而且美國大學球員在課堂上並沒有特殊待遇,最多就是學校雇用研究生替他們補課,還要受到NCAA對於學業成績的額外要求。民明某成員的母校就曾經發生兼任講師的教練在考試中對旗下球員放水,以致於學校遭到NCAA嚴重懲處數年並且校譽蒙羞的醜聞,甚至有高中球員因為這種放水醜聞拒絕畢業後就讀該校。這跟台灣大學的體育系教授公開在報紙上抱怨只要點名就給球員過,但是球員連點名都不到這種情況,當然是雲泥之別。事實上,如果高中學業成績不到一定水準,美國球員不管技術再好,也沒有打大學棒球的權利。也難怪NCAA可以在電視上大打形象廣告,內容是剛在比賽中揮汗獲勝的運動員,換上西裝後就可以在有名企業任職。相較之下,台灣的棒協和官員一方面任由球員從小到大只要練球就可以不顧學業,另一方面又不准高中畢業球員直接打職棒,說是要上大學才有助於球員心態成熟或未來就業,至於那個文憑是點名來的還是怎樣就不干他們屁事,這種偽善簡直噁心到令人作嘔。
那些指責球員練習不夠的教練,怎麼不摸摸良心,想想自己耗用了多少球員的多少青春?美國日本花三小時可以做到的事,你要花六小時甚至十小時做的還比人家差,不知道檢討還嫌球員練不夠?為什麼美國和日本的訓練就可以讓球員兼顧學業和球技,但是你帶出來的台灣球員就得把所有智能的發展全都葬送掉還不夠?
最近某友人跟民明提到,由於國家補助減少,許多公立棒球重點高中難以為繼,因為收一個球員,學費雜費加上食宿就是五萬元。這是教育部的錯嗎?不如說是教育部為國家省了些錢才對。說是家長都想把小孩丟去住學校當然不是理由,因為沒人規定住校就要整天練球。因為這些教練就是必須一整天操球員才夠把球員練起來,所以不集中住宿是不可能的,不花大錢也因此是不可能的,而棒協愚蠢的高中打木棒政策更讓這個財務問題雪上加霜。
當然,無能並不是罪,可是無能卻又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去,這種人格就令人鄙視。假如某公司的老闆發現旗下某部門主管,天天要求部屬加班,給公司多花了一堆加班費和水電費,結果該部門的業績卻跟其他正常上下班的部門差不多甚至還更差。而把該主管叫來問話,他卻說那是因為那些部屬加班都加的還不夠,這時老闆應該如何處置?
明明放到社會每個角落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放到台灣球界來就會讓人搞不清楚狀況。毫無疑問,這當然是台灣棒球又一大不思議。
國內的青棒隊爭取企業贊助都期望一年至少能拿個兩百萬,但如果照球魂站長的講法,日本青棒隊經費一年多則 150 萬台幣,而隊費少到兩萬五台幣的球隊卻也能打進甲子園。可見由於這些教練的無能,國家和社會浪費了多少資源簡直難以估計。何況棒球選手的運動傷害往往是小傷不斷累積而來,而隨之而來的疲勞又大幅增加受傷可能。就以少棒與青少棒階段的投手來說,如果照須帝怖闇雷万博士2001年的研究,每個投球session多投十個球,肩膀痛的可能性就增加15%,超過75個球肩膀痛的風險就達到220%。這些從小練習量多出數倍的球員承擔的受傷風險,究竟比美國甚至日本的選手高出多少,簡直令人難以想像。
這些無法受到良好教育的球員,日後有些可能不打球就沒有謀生能力,甚至有些可能涉賭或犯罪,這又是整個社會要買單。而現在賭案又爆發,罵黑道的有,罵球團的有,卻沒有人去檢討這些球員的成長過程是被誰用什麼方法教育出來的,難道球員對台灣來說就是天生活該當打球的工具嗎?
中國殖民政權數十年來縱容惡質教育者剝奪球員的受教權,製造出無數打球機器以轉移人民不滿,並且在國際上作為其醜惡行徑的遮羞布,這些令人做噁的政策現在難道不應該徹底清算檢討?當這些球員貧病交加鬱鬱而終,甚至被送進法庭時,誰來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如果政府願意多補助經費來補助棒運,那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以前的錢是怎麼花的,執行成效又是如何,以後又有什麼確保預算發揮效用的計畫,就應該先嚴格考核再談,怎麼可以灑了錢就不管了?
附帶一提,最近有些職棒教練又發表了不少種族歧視的言論,說中南美洲來的洋將教育程度低所以好色又容易涉賭。先不管涉賭確定的大都是所謂有高學歷而可以歧視別人的台灣球員或教練,也不說被抓或是被點名的洋將其實美籍並不比中南美洲的要少,甚至玩女人玩到腿軟的更是不乏日籍球員。結果這些本土教練拿著搞不好是點名弄來的大學文憑歧視中南美洲球員的高中學歷,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態,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讓這些教練跟中南美洲球員比賽小學的學科測驗,是不是這些教練真的會樂勝,民明也實在是不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