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
Related information Payday loan Ownership of a bank account

星期一, 16 8 月, 2004

兩個月,果然已屬於長期

民明運動科學特搜班 總長

來驗收一下民明觀戰手冊的預言。

首先關於最後關頭以黃俊中與林恩宇替換莊宏亮與林岳平的事情,事實上民明一貫的立場就是黃俊中必須入選。因為民明知道,黃俊中的實力是凌駕所有本土投手的。在台灣能取得的球員中,除了曹錦輝,王建民以及張誌家外,沒有任何投手的實力能與黃俊中相提並論。基於球探報告,民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一點。

所以,儘管徐生明並不相信球探報告,並且表示球員的實力只有他親眼看了才算數,但既然徐生明安排了六月的選拔對抗賽,那麼他當然會看見黃俊中的實力,所以黃俊中的入選是必然的。

民明當然也看了那場比賽,結果並沒有出乎民明的意料。黃俊中雖然本季沒有參加職棒比賽,手感有所衰退,但是球速依然達到91英里。快速球的控球雖然離他真正的實力還有一段距離,但在國內還是頂尖。而優異的尾勁雖然也還不在巔峰狀態,卻讓打者連失投球也打不進場內。被打的都是飄起來的曲球,但可以看出他的曲球有很好的功力,控球問題只是手感還不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賽與練習顯然可以解決,何況另一個拿手的武器變速球還沒有放出來。即使還在生疏狀態,黃俊中的實力和其他投手比起來,還是有本質上的巨大差異,這場比賽可以說驗證了球探報告。台灣的守護神角色除了黃俊中不作第二人想,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也因此,當選拔賽結束後,徐生明竟然說黃俊中的投球沒什麼特別,甚至選了莊宏亮也不選黃俊中,這就大大出乎民明的預料。很殘酷的事實是,莊宏亮即使在生涯的最巔峰狀況,也遠遠比不上一季沒有打球的這個黃俊中。面對高階對手,技術缺憾太多的莊宏亮是毫無壓制能力可言的。更重要的是,後援經驗豐富的黃俊中可以補上台灣戰力的重要缺角,讓張誌家回到先發,則台灣就有三個高階先發投手,打進複賽機會大增。而平常以先發為主的莊宏亮在奧運當然搶不到先發,拿來後援既沒有經驗又沒有穩定性。只要是稍微計算一下台灣投手陣的配置構圖,大概都找不到捨黃就莊的理由。

受限於現實,民明不得不在書中以最樂觀的方式,猜測這只是徐生明安排的障眼法,準備在最後關頭補進黃俊中,讓對手措手不及,雖然這種自我安慰的說法連民明本身都很難相信。何況若要如此,又何必讓黃俊中去打哈連杯和熱身賽,這顯然和隱藏戰力是矛盾的。說穿了,徐生明根本不認為黃俊中有什麼實力,只是讓他測試一下當備胎而已。

雖然黃俊中最後也真的在最後關頭選進了台灣隊,但最後看來,換人的原因只不過是因為黃俊中如民明預期般逐步恢復他該有的水準,而莊宏亮卻在奧運熱身賽最後一場後援表現不佳而已。事實上若非這最後一場球,恐怕都還很難說會不會換人。畢竟徐生明對莊宏亮在熱身賽對古巴那樣不理想的表現,似乎還給予正面的評價。如果對這樣的內容還能說是不錯,也難怪當時會選莊而棄黃。魔術師的想法,一般人果然是難以理解。

總之,兩人壓倒性的實力差距,終於逼迫教練團在最後關頭換人。以黃俊中投出94英里的快速球,再加上從哈連杯到奧運熱身賽的完美表現,如果都予以忽視的話,萬一台灣在奧運失利,責任將無從推卸。即使是有外力干預了當初名單的選定,這時也不得不置之不理了。

倒楣的棒協在這緊要關頭,就成了推卸責任用的犧牲品。徐生明抱怨,都是因為棒協六月底就要24人名單,以致於當初選的名單與現在球員的狀況有落差,而必須臨陣換將。雖然民明也不曉得為什麼台灣設定的名單截止日比其他國家都早,但不論期限是何時,選出名單的卻是徐生明自己。既然自己說了眼見為憑,而人家也真的將壓倒性的實力差距表演給他看了,若還看不出該選誰,那可以怪誰呢?

到了現在,當然任何人也可以看出兩位投手哪一位狀況好──假如「狀況」的意思就是比賽數據的話。畢竟,哈連杯和熱身賽的數據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如果說選球員就是等到打了這些比賽之後看數據才能選,那這個世界也太簡單了。總之,因為現在黃俊中「狀況」好,所以選了他,又抱怨六月底的截止日期太早,這意思就是說,沒有能力從六月時的黃俊中看見八月時的黃俊中。兩個月的預估範圍,對擅打短期戰的徐生明來說,難道過於長期了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民明的預言當然是正確的。只是以這種方式來驗證,總是覺得有些可悲。

至於林恩宇入替林岳平,民明很遺憾大餅失去了與阿中並肩作戰的機會。不過正如民明所說的,林岳平自從2002年底之後就因為過度使用而狀況大起大落。原本民明認為會被取代的是耿柏軒,但或許林岳平現在的情況真的讓教練團無法估計上場時看到的會是哪一個他,再加上耿柏軒又有林華韋力挺,才出現這樣的結果。至於替補人選,民明原本認為有美國經驗的鄭錡鴻會是不錯人選,而且林恩宇又傳出腰傷。沒料到林恩宇如此快就可以出賽,如果他傷真的復原了,民明當然祝福他。

雖然中間的過程稍有出入,但是「六月底的24人名單將有兩位業餘投手在最後被撤換」這一點,顯然與民明在書中的預估是完全吻合的。

發表者: 民明   文章分類: 民明時事  

尚無留言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